博彩门户网站

博彩门户网站 2026年研究生招生宣传

发布者:石白茜发布时间:2025-07-29浏览次数:10

1.      学校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新中国百业待兴之时,壮大于改革浪潮迭起之际,兴盛于高等教育强国大势之中,与共和国同向同行七十余载。自1951年起,学校前身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相继成立。1956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7年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三校合并,组建长安大学,掀开学校跨越式发展新篇章。200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交通部(现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长安大学协议,“四部一省”共建长安大学的办学格局正式形成。2011年入选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正式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      博彩门户概况

博彩门户网站 于201912月正式组建,是在学校发挥学科特色、整合优势资源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将我校原分属于公路学院、汽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及交通工程相关学科资源进行整合,从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契合学校发展定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定位于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创新型学院。

学院拥有西部城市群交通可持续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一带一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国际联合中心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区交通网设施管控及循环修复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西部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道路交通智能检测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路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道路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基地-交通与环境数字化治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西安交通空间环境监测与治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专业化学科平台与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方面,博彩门户网站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及交通工程学科是我校设立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学科点之一,也是国内交通运输领域科学研究与行业人才培育的重点基地,其中,交通规划与管理学科也是我校双一流建设的主干学科方向之一。2022年起,统计学专业在博彩门户网站 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对外交流方面,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学院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自身在交通运输领域内的专业特色与优势,与美、英、德、日、澳等多个国家地区及国内的许多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合作研究、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成果显著,包括建立联合研究中心、“3+1+1”中外本硕联合培养、“1+1+1”中美硕士联合培养以及CSC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等项目等,有效促进了学院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国际化视野下的交通运输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拥有“面向现代综合交通输发展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和“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管养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等两个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每年可资助25人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利兹大学、诺丁汉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世界名校开展交流和联合培养。

 

3.      3.研究生招生目录

招生类别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学术型硕士

交通运输工程

01交通工程

0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统计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学位硕士

交通运输

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博士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不区分研究方向

 

4.      4.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方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7人,在校本科生近1700人,研究生约700人。学院教师均为从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交通数据科学等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业化师资力量,其中有教授24人,副教授30人,讲师41人,另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6人。此外,学院高端人才和团队优势明显,作为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重要科研力量,多数教师拥有国外高水平大学学位或访学经历,具备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同时拥有教育部优秀人才、交通部交通科技英才、交通运输部人才库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行业杰出人才和领军人物多名,教职工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搭配合理,为学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和发展力量。

 

5.      特色培养模式

按照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要求,构建学生培养体系,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加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促进学科交叉与团队建设,开阔广大师生视野,培养科学精神。具体是:

1)联合培养

学院不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力度,充分发挥自身在交通运输领域内的专业特色与优势,与美、英、德、日、澳等多个国家地区及国内的许多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在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合作研究、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成果显著,包括建立联合研究中心、“3+1+1”中外本硕联合培养、“1+1+1”中美硕士联合培养以及CSC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等项目等。

2)参加学术会议

围绕学科不同研究方向,大力支持和鼓励师生参加世界交通大会、TRB Annual MeetingINFORMS Annual MeetingITS World Congress、交通与物流工程国际会议(ICTLE)、智能交通与运输国际会议(ICITT)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

3)学科竞赛

鼓励学生围绕相关研究方向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实践竞赛、中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

 

6.      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专业技能、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担当的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以及引领未来的专业精英及新领域的开拓者。在中外共建“一带一路”和全国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历史机遇期,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指导学生围绕相关研究方向积极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在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外交英语演讲大赛,中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毕业生大多在各省市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的规划、设计、科研、施工及管理等部门工作,就业单位主要为:①政府交通运输管理部门:②中交、中建、中铁等国有大型企业:③交通规划设计院、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④高速集团、地铁公司、公交公司:⑤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物流公司、汽车制造企业:⑥大专院校等教育单位等。

欢迎有意向了解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及报考资讯的同学,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号码加入QQ群(750593497),备注“姓名-学校-拟申请/报考专业”,报名时间截止83日,后续安排将在QQ群通知。